2025年1月25日
使徒行传6章5-7节
大众都喜悦这话,就拣选了司提反,乃是大有信心、圣灵充满的人,又拣选腓利、伯罗哥罗、尼迦挪、提门、巴米拿,并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,叫他们站在使徒面前。使徒祷告了,就按手在他们头上。神的道兴旺起来;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,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。
思想:
现在的教会弟兄姊妹又会在甚么事上发怨言呢?这段经文对我们有何提醒?神的道怎样兴旺起来呢?
当危机出现时,使徒发挥领导力与影响力,找出最合理、最有智慧的方案来处理,保持教会群体内部的喜悦,结果大家拣选了七位领袖起来协助使徒。特别是司提反和腓利,两人在初期教会都担常重任,影响深远。危机转为契机,上帝的道兴旺起来,门徒数目不断增加。
这七个领袖是由教会会众提名拣选出来的,作者路加记录了第一代七个被拣选者的名字,比较特别的是,他清楚提到司提反除了圣灵充满、智慧充满,又大有信心,所以司提反是一个不得了的领袖。其实这七个人的名字都是有希腊文的名字,似乎是隐含著这七个人都能够讲当时所用的亚兰文,也会讲希腊文,可以帮助不同的族群之间的沟通。而最有趣的事情是在第七位,叫做尼哥拉是一个安提阿人,他是一个外邦人,所以他是进犹太教的人,然后才归信耶稣,所以他们是一个多元的组合。司提反和腓利列在名单最前头,原因是他们在后面故事中地位重要。
大家请这七位领袖站在面前,使徒祷告后,就给他们行按手礼。使徒确实是整个教会的主要领导中心,这些被拣选出来的人,接受他们的按手才被赋予管理的责任。这七个领袖组成了这样一个管理的团队。执行日常生活照料,应该很到位了,所以「神的道就兴旺了起来」,因为管理的好,大家能够专心的这个寻求信仰上的这些道理,也能够在生活上得到满足。使徒就能专心传道了,神的道兴旺起来,传道的工作兴旺,因此门徒的人数继续增加,甚至有些祭司也信了,可见使徒在「希伯来人」中的工作大为扩展。祭司大概是指属於耶路撒冷圣殿的祭司,那时为数甚多,估计有一万八千祭司和利未人,他们每年轮值两个礼拜。信从了这道,就是顺从了福音中信心的呼召。
初期教会增长的过程中,给我们很多的榜样。首先,初期教会并没有让日常事工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,当教会在增长的时候,总是会有层出不穷的事发生,每一件事情都好像是必须要马上去处理,解决了一个问题又是一个问题,就发现当我们在服事中,很容易将眼目从耶稣基督的身上挪开,就像马大一样,在忙碌的事奉中,反而她的心远离了主。但也有很多人说:那么只要亲近神就好,不要做外面的事情啦?耶稣虽然责备马大的忙碌,但并没有认同坐在那里甚么事都不做。耶稣只是说:有一件事情比你做甚么,或不做甚么更重要,那就是你的眼目要定睛在耶稣基督的身上。
初期教会在增长的过程中,是学习分工的配搭团队事奉,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,各人总是有不同的恩赐。神给我们各样恩赐,不是叫我们高举自己,乃是要我们在教会中互相配搭,建立教会。今天教会很多信徒只是习惯性的参加主日崇拜、参加小组,很少想到如何积极参与事奉的工作,其实神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恩赐,恩赐是没有大小的分别,每样恩赐在神眼中都是同等重要。当教会人人动员,减轻传道人在处理行政事务上的重担和压力,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,这样教会才可能继续成长。正如以弗所书第四章提醒我们:「凡事长进,连於元首基督,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,百节各按各职,照著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,便叫身体渐渐增长,在爱中建立自己。」
同心祷告
主,求你帮助我们明白自己在教会的角色,把教会当成我们属灵的家,好让教会持续成长,让你的心意得满足。奉耶稣得胜的名祈求,阿们!
2025年1月23日
使徒行传6章1-4节
那时,门徒增多,有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,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。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,对他们说:「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,原是不合宜的。所以弟兄们,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、被圣灵充满、智慧充足的人,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。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、传道为事。」
思想:
初期教会彼此相亲相爱,凡物共用,为甚么会引起纷争呢?我们现在的教会状况又如何呢?今天我们要怎样把危机化为契机,让上帝的国度兴旺呢?
使徒行传记载初期教会成长的过程:信徒是由120名开始,因著圣灵的感动,信徒人数增加到三千,然后「信主的人越来越多,男女都有…门徒的数目日日增加」。可以想像当时教会发展蓬勃、有活力有爱心的情景,必定相当感人。但第六章开始,看见在信徒当中发生的问题,不同语言族群之间发生怨言,说希腊语的族群提出问题:「使徒在分配每日的生活费事上疏忽了他们当中的寡妇。」
当人数不多的时候,他们好像一家人,彼此相亲相爱,凡物共用,可是人数渐渐多起来,在聚会当中渐渐就发现,他们所不认识的人,好像比认识的人还多,爱心或许跟以前一样没甚么改变,但环境慢慢使那些互相熟悉的人成为一个小群体,说相同话语的人就会想多多关照自己人,所以无形中就会发现有一种差别待遇的现象,以至於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是被忽略的一群人。在这样庞大人数聚集在一起生活的环境下,要照顾到人人都满意,或是感受到温暖,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。何况那时又没有现代所谓的「企业管理」,发生疏忽实在所难免。可是,发生问题并不是因为信仰的事,而是生活需要的事,这就告诉我们一件很重要的事实:信仰与生活是分不开的。设若因为生活上的问题,导致信仰团契的不和谐,十分令人惋惜,更叫圣灵担忧。
人多了就容易出现乱子和危机,但是处理得好,却可以是契机—发展更多福音事工、培养更多领袖的契机。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和说希伯来语的犹太人之间存有分歧,为供应寡妇的事起争论只是其中之一,皆因大家的背景、生活、文化、习惯、语言都不尽相同。使徒的处理办法,是在这批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中拣选七人来办理供给的事。如此,既可解决问题,又可培养属灵领袖,何乐而不为。
使徒提出选人的条件是:(1)有好名声--这是首要的,表示他们能得到众人的尊敬,有良好的人际关系。许多人都可以见证他们的高尚品格。他们不单在教会内有好名声,在社会上也有好声誉。(2)被圣灵充满-整个人的生命完全由圣灵掌管,受圣灵感动,知晓神的心意,以神的事为念,充满能力。(3)智慧充足--不只是见多识广,更是敬畏耶和华。这是生活中的智慧,不单是头脑上的智慧。这样高素质的人来管理供给的事,不是很浪费吗?是的,上帝要最卓越、最优质的人来服事他。而优质的定义,在於上主,不在於世人或社会的标准。
使徒又怎样看自己的位分和角色呢?「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、传道为事。」这是何等的眼光!使徒之所以为使徒,无人可威胁其地位,也不怕别人素质高,因为他们肯定自己有最尊贵的职事,重视这祈祷与传道的职事。由此看出几项领袖必须注意的事:(1)委任--能交出来的事就交给其他能够胜任的人去做,并给予祝福。(2)授权--赋予承担工作者足够的权力,让别人能全权处理。(3)优先次序--只做领袖才可做也应该做的事,并专注把事情做好。使徒要处理的事实在太多,他们知道必须集中做最重要的事。其实不单是「做」,更是「专心於此」,全人摆上。传道是个尊贵的职位,传道人时时刻刻都须以言行和生命来传道。若要有道可传,必须先祷告、先领受,故此传道人必须是个祷告的人。当危机出现时,大家找使徒,他们就发挥领导力与影响力,找出最合理,最有智慧的方案来处理,结果大家拣选了七位领袖起来协助使徒。
同心祷告
主,感谢你,让我们的眼目就单单定睛在你的身上,遵从你的命令,实践大使命,也要学习彼此相爱,按恩赐彼此服侍。奉主耶稣的名祈求,阿们!
2025年1月21日
使徒行传5章40-42节
公会的人听从了他,便叫使徒来,把他们打了,又吩咐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,就把他们释放了。他们离开公会,心里欢喜,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。他们就每日在殿里、在家里不住地教训人,传耶稣是基督。
思想:
因为信仰而遭别人的嘲讽,甚至受辱,或者因此失去一些利益,你有甚么感受呢?
迦玛列的分析很有见地,所以公会的人就听从了他,但并非释放就没事,使徒被召回公会,再度受告诫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,并且把他们鞭打了。公会或会堂负责人可以因人违反犹太律法施行这刑罚。这个处罚并不好受,有人曾因此而丧命,用意是给犯法的人一些严厉的教训。但是这刑罚没有阻止信徒,反使他们满心欢喜,他们遭受淩辱和肉体的煎熬,实际上是无法快乐的,这就是在「患难中喜乐」的实例,是信徒在逼迫中的标志,这个经历并没有减低他们见证耶稣是弥赛亚的热诚。
使徒对苦难有了新的铨释,面对苦难时,也有了新的态度。他们离开公会,心里欢喜,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。他们心里欢喜,乃因他们为了上帝所宝贵之耶稣的名,而受到从人而来的羞辱。他们为了这名受辱,是尊贵的、是配得的、是荣耀的。将苦难看为荣耀、将受苦成为喜乐、将受辱变为配得,心境的转换、信心的彰显,值得我们深思,这让我们更深思想为主受苦和与主同苦的真理。
我们也许不会像初代使徒一般,因为传道而被打或被关进监狱里,但仍可能会遭人嘲笑、排斥或毁谤。那么,诚实面对信仰,如果要为福音而受患难时,我们究竟愿意承受多少苦呢?逼迫会转变成祝福吗?彼得和约翰受鞭打,他们曾目睹耶稣怎样受鞭伤之苦,现在他们像主一样受逼迫,因配得为耶稣的名受凌辱,所以赞美上帝!假如,你因为信仰而遭人嘲笑或迫害,这并不是你犯了错而受责罚;相反的,却是上帝认为你配得为这名受辱,那是多么有福啊!「算是配为这名受辱」--这是一种极为谦卑的说法。因为门徒认为自己不配,但在圣灵的帮助下,他们才能有力量为主受苦、为主的名受辱,因此,才算是配为这名受辱。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荣幸,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机会,惟有那些配得的人,才能以受苦来荣耀上帝。他们没有因为反对者的逼迫、恐吓而退缩,反而每日在殿里、在家里不住的教训人、传耶稣基督,明知将会遭到更加厉害的逼迫和羞辱,他们却「因配得为耶稣的名受凌辱,心里非常高兴」,这大概是教会历史上最震撼人、也最感人的地方。越是受迫害,心里越是喜悦,这恐怕是许多在政治、军事上有权势者无法理解的,也是为甚么许多殉道士明知可能受伤害,仍然前仆后继地前往危险地区去传福音。
彼得在他的书信中劝勉我们:「基督既在肉身受苦,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。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,就已经与罪断绝了。」(彼前四1)我们在神面前要有个心愿为主受苦、乐意受苦。我们不一定天天受苦,但应当天天有这个心志,如果我们没有受苦的心志,就不会刚强壮胆。每当我们遇见试探,就会很容易失败了,应当把受苦的心志当作兵器来武装自己,有受苦的心志,神就加力。初期教会受罗马的迫害:被火烧、与狮子斗、被掉在石灰窑里。有人被火烧时还唱诗,不退缩,而是乐於为主受苦--当他们有这个心志,神就加力给他们。
同心祷告
亲爱的主啊,我们要在祢的苦难上有份,也要在祢的劳苦上有份,殷勤地用祢的话语来得饱足,倚靠祢的应许得胜世上的苦难。奉主耶稣基督名求,阿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