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27日
使徒行傳10章節17-23節
彼得心裡正在猜疑之間,不知所看見的異象是甚麼意思。哥尼流所差來的人已經訪問到西門的家,站在門外,喊著問:「有稱呼彼得的西門住在這裡沒有?」彼得還思想那異象的時候,聖靈向他說:「有三個人來找你。起來,下去,和他們同往,不要疑惑,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。」於是彼得下去見那些人,說:「我就是你們所找的人。你們來是為甚麼緣故?」他們說:「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,敬畏神,為猶太通國所稱讚。他蒙一位聖天使指示,叫他請你到他家裡去,聽你的話。」彼得就請他們進去,住了一宿。次日,起身和他們同去,還有約帕的幾個弟兄同著他去。
思想:
這三位哥尼流的僕人來找彼得,對彼得來說有甚麼特別意義呢?跟他看到的異象有甚麼關連呢?
初期教會從猶太世界進入外邦人世界,一定遇到許多問題。照猶太律法規定,猶太人只可以吃某一類食物,猶太基督徒應否跟那些不守這些飲食規例的外邦基督徒來往呢?外邦人未受割禮,在猶太人眼中是不潔淨的,是否應該讓未受割禮的人進入教會呢?這些問題直接關係到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事工,必須解決。
彼得還在猜疑這個異象到底是甚麼意思,哥尼流所差的人就已經來到他的房子門口啦,這時間上的配合,顯明是出於神的安排。他們還在門前,彼得就從聖靈得到引導,告訴他,有三個人在門前找他,他要跟他們去,因為是神差他們來的。從這裡就可看出,彼得的異夢是為要預備他的。比較特別的地方是,彼得邀請那三位哥尼流的僕人進去與他同住,傳統上猶太人是不可能這樣做的,但是,因為那些異象所帶來的信息,讓彼得對事物的看法顯然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。這就是聖靈的力量所產生的結果,能改變人向善的,不是人自己的能力,而是來自聖靈的力量。彼得踏出接納外邦人的第一步,就是邀請這三位哥尼流的家僕跟他同住。當彼得決定到該撒利亞去,在約帕也有人要跟隨他一起去。
聖靈在異象清楚對彼得說:「有三個人來找你,起來,下去和他們同往,不要疑惑。」神清楚差遣彼得進入外邦人當中,向他們傳福音。這件事對猶太人來說是很不容易的,因爲當時猶太人是不與外邦人有任何相交的。當時猶太人只向猶太人傳福音,甚至覺得,主耶穌要他們傳到地極,也只是向地極的猶太人傳福音。彼得雖然知道神的使命是叫他們直到地極作見證,但他們卻仍然停在耶路撒冷,福音還是沒辦法傳出去。神必須藉著異象,打破許多傳統和文化上的攔阻,而這個異象必須先臨到作領袖的彼得。
今天作領袖的,必須謙卑來到神面前,尋求異象及方向。有時,我們雖然有方向,但異象仍要不斷被更新、被挑旺,否則很容易就停滯不前。求神讓我們懂得不斷尋求異象、被更新,而且要順從祂。彼得聽見聖靈透過異象對他說話,他就順從了。彼得請訪客進去他家,住了一宿。就當時文化來看,沒有猶太人會讓外邦人住進家裡。彼得雖然心裡有困惑,但他仍然順從神的帶領,以致福音透過他傳到哥尼流家中。求主幫助我們能夠順從主。
我們需要重新回到聖經,反省基督教信仰對我們生命的意義。要省察:如果我們信耶穌基督,卻不能跟與我們生活態度不同、價值觀念、文化傳統、種族差異的人和平相處,那麼,我們所信的復活的耶穌基督,對我們有甚麼意義?這樣的信仰對我們生命傳出甚麼信息?我們需要時刻反省,因為信仰若沒有時常的反省,很容易成為生命的負擔,甚至成為人與人之間意識型態上的對立,導致族群的區隔越來越大,這也是這段經文幫助我們思考和反省的重點。
同心禱告
主啊,你是慈愛的救主,你願普天下的人都得聞福音,因彼得謙卑順從,以致你能夠使用他成爲多人的祝福。求主也使用我們,在你面前謙卑順服,好讓你的恩典透過我們,臨到身旁周圍的人。禱告奉耶穌的名,阿們!
2025年3月25日
使徒行傳10章節9-16節
第二天,他們行路將近那城。彼得約在午正,上房頂去禱告,覺得餓了,想要吃。那家的人正預備飯的時候,彼得魂遊象外,看見天開了,有一物降下,好像一塊大布,繫著四角,縋在地上,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,並天上的飛鳥;又有聲音向他說:「彼得,起來,宰了吃!」彼得卻說:「主啊,這是不可的!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,我從來沒有吃過。」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:「神所潔淨的,你不可當作俗物。」這樣一連三次,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。
思想:
彼得很清晰的聽到主的吩咐了,為甚麼卻說:「主啊,這是不可的!」你看到人性的弱點嗎?怎樣才可以真正明白神的旨意呢?
彼得留在約帕(耶路撒冷西北之海口),住在硝皮匠的家裡,總有神的美意。那日大約在午正,彼得上房頂去禱告時「魂遊象外」,看見了異象。這裡「魂遊象外」譯得非常美好,意思是說「他陷入昏眠狀態」,是一種超越自己之外的精神狀態,就是指著人的靈魂離開自己的身子。彼得在禱告時,他的靈魂好像是一時離開他的身體,看見特殊的異象,當他看完之後,靈魂又恢復回到身上了。「魂遊象外」不是幻覺,也非夢境,而是彼得與神交通的心靈狀態,提升到一種程度,可以看見異象。
這一段是上帝親自向彼得啟示祂的旨意,而且異象中所顯示出來的旨意非常有意思,是依猶太人的嚴格習俗切入話題,猶太人是絕對不吃摩西律法中所規定「不潔淨」之物的。利未記第十一章記載了猶太人所有關於食物的嚴格條例。大致說來,猶太人可以吃的只有是反芻的和分蹄的動物,其他的一概不潔,也是禁止吃用的。彼得作為一個猶太人,確實是嚴格遵守傳統的律法規定,他不吃律法中所規定的不潔食物。因此,上帝用戲劇性的異象—天降俗物,來改變彼得的觀念。這樣的異象連續出現三次,但是彼得還是不太明白上帝這異象是甚麼旨意。
第15節很值得我們注意:「上帝認為潔淨的,你不可當作污穢。」這句話告訴我們,把東西分成「好」、「壞」,是人的價值觀念造成的。在上帝的創造中,所有的受造物都是「照著上帝的命令完成」的,上帝在創造完成後,看為是好的,動物如此,人類的族群也是如此。人把自己的喜惡判斷,強加在上帝的創造上,才會出現問題。
約在午正,彼得上房頂去禱告,是恒常的生活習慣。神時常選擇日常生活中與人相遇,在平淡的日子可以遇見主,所以我們需要有固定靈修禱告的生活。很多時候,人會有錯誤的觀念,覺得神若是說話,一定像雷轟閃電一樣,但祂更多時候是透過每天靈修禱告時,向我們說話。我們要在最平常的事情上,願意操練自己,然後就會看見神在日常生活中顯現。彼得見到的異象,都是舊約時代不潔淨的走獸,神卻吩咐他宰來吃。這些東西是他們一輩子被教導不能吃的,但神卻要他們吃,難怪彼得三次對主說「不可」,習慣、文化等種種包袱,是如此牢牢地綑綁我們,以致無法遵行神的旨意。一方面彼得說「主啊,你是我的主」,一方面他又對主說「這是不可的」。這豈不也是基督徒生活的寫照?我們尋求神的心意,可是當神向我們顯明祂的旨意時,我們卻對祂說「這是不可的」。神的命令常常非常簡單清楚,就像祂對彼得說「起來,宰了吃」一樣,是再明白不過的。但是對彼得而言,他的包袱是這樣沈重,傳統、文化厲害轄制了他!我們生活中是不是也被許多文化、傳統所限制呢?求神幫助,斷開我們身上的攔阻和包袱!
同心禱告
主,求你賜我們勇敢的心、分辦的靈,能夠明白你的心意,按照你的旨意來行。求你幫助我們勝過生活所的綑鎖,順從你的命令,討神喜悅。奉耶穌的名祈求,阿們!
2025年3月22日
使徒行傳10章節1-8節
在該撒利亞有一個人,名叫哥尼流,是「意大利營」的百夫長。他是個虔誠人,他和全家都敬畏神,多多賙濟百姓,常常禱告神。有一天,約在申初,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神的一個使者進去,到他那裡,說:「哥尼流。」哥尼流定睛看他,驚怕說:「主啊,甚麼事呢?」天使說:「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,已蒙記念了。現在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,請那稱呼彼得的西門來。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,房子在海邊上。」向他說話的天使去後,哥尼流叫了兩個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個虔誠兵來,把這事都述說給他們聽,就打發他們往約帕去。
思想:
天使對哥尼流說:「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,已蒙記念了…」。你有些甚麼領受呢?你相信神會認識你所作的嗎?
使徒行傳第十章是非常重要的教會歷史文獻,記載彼得親自去向羅馬軍官哥尼流傳福音,這在當時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看來,是一件非常特別的行動。因為當時猶太人普遍的觀念,任何人要信耶和華上帝都必須先成為猶太人,才有可能成為上帝的子民,這種觀念仍然存在於初期教會的猶太人信徒中。
這裡說哥尼流愛護猶太人的羅馬軍官,是一個敬虔的人,他和全家都敬畏神,但是仍然不能成為猶太教的一份子。他並沒有因為信耶和華上帝,而突破種族的歧見,也沒有因共同的信仰而被猶太人接納,實在是信仰上的大諷刺。
這段經文最有意思的地方,就是:上帝不只是聽猶太人祈禱,也聽非猶太人的人的祈禱。上帝聽敬虔人的祈禱,並不是因為敬虔人有怎樣的家世背景,或是甚麼種族、文化,祂看重的是:誰確實遵照祂的旨意、實踐信仰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哥尼流一家是敬畏神的,比他的軍階更重要。他歸信神的表現,並不是表面的,他多多賙濟百姓,又時常熱心向上帝禱告。不過,哥尼流並沒有接受割禮,他不是個歸入猶太教,他只是個「敬畏神的人」,這種人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眼中,仍然是異教徒,但分散各地的猶太人,對他們的態度卻較為開放。耶路撒冷初期教會對這些敬畏神的人,表現出猶太人的態度;不過信徒的態度逐漸改變了。
哥尼流在申初(下午三時)祈禱,這個時候是耶路撒冷聖殿的禱告時刻,也許另有一個用意:在光天化日之下出現的異象,不會是他想像出來的幻覺。天使呼叫哥尼流的名字,他表現驚怕,是人對超然事物自然的反應,是人之常情。天使來對他保證:神已經聽見他的禱告,記念他的善行,神會回應哥尼流的禱告。不過,怎樣回應他呢?只是吩咐哥尼流要打發人去約帕,找一個叫西門的人來,注意這裡用彼得的猶太名字。服從這個命令,是信心與順服的表現。哥尼流在不明實情的狀況下,接受天使的明確指令。神定意安排這場猶太人與外邦人的會面,要讓哥尼流和彼得的相遇,成為歷史上可追溯的記號。
在使徒都還沒想到應該如何承接使命、擴展宣教事工時,上帝的計畫早已運行在各族群之間。雖然使徒行傳沒有向我們說明關於哥尼流的事,但藉著介紹哥尼流的事蹟,我們看到了神的普世拯救計畫。外邦人並不等同於罪人,但在猶太人眼中,他們是「不配得」的人。然而,神在至高天上察看人,祂看見世上沒有一個義人,全都是祂要拯救的罪人。主耶穌甘心道成肉身在十架上犧牲,盼望世人生命轉化,因為信而成義、成聖,可作神的兒女。每一個基督徒都是領受者,也應該是分享者。在這種領受和給予的過程中,我們必能感受到,越認識真理,將成為越豐富、越有廣闊見識的人。
同心禱告:
主啊!我要稱謝祢的信實和公義,智慧和能力。我盼望也能成為禱告、敬畏你的人,並且心存渴慕,將你的愛分享給身旁的人,願你親自祝福我們。感謝禱告奉耶穌得勝的名祈求,阿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