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17日
8. 選擇愛
廿一世紀的人經過三次重要的洗禮,已經變得荏弱無能,不由自主。
首先是心理學家佛洛依德,把人貶低與動物一樣,行動全受本能與欲望支配,他認為壓制這些欲望會危害心理健康,故提倡「想做就做」。人與人之間沒有甚麼應盡的本份,所有道德與傳統價值,徒然使人失去真我。
馬克思把人貶低成為經濟的動物,人的行為都受經濟因素影響。在一個「向錢看」的社會,人際關係也只有用「有利可圖」來衡量。
還有對高科技的崇拜,把人剩下的一點點自尊也剝削掉。科技帶來許多生活的方便與享受,我們就樂意把主權交了給它。不說別人,我們有時就連不看電視,與家人談心的自由也沒有了。文明社會也帶來許多的選擇,眼都看花了,選擇的能力就麻木不仁了。高科技而沒有高接觸,人是愈來愈孤立了。
人在身內讓自己被欲望支配,在身外受生活環境和社會的價值觀控制,真是「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」。我們須把控制權抓回來,愛若是重要,我們就要下決心,真正的問題不在乎外界的因素,乃在乎自己裡面的抉擇,我們可以不受外界的牽制,做個真正的自由人。
我們可以拒絕把負責任交給本能,神賜我們意志力與良心,是讓我們可以駕馭赤裸裸的本能。保羅說:「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....良心既然喪盡,就放縱私欲....要脫去從前行為上的舊人....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。」(弗四17-23)
我們也可以拒絕把物質放在比人更重要的地位,因為主自己說:「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?」(太六26)
我們也可以適當的運用人類智慧的結晶,不讓高科技----人的創造物掉轉過來駕馭我們。我們要選擇愛,因為常存的信、望、愛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
咀嚼生命糧:太六19-34
穿上走路鞋:
1.計算一下你看視(聽唱機、玩電子遊戲)的時間,比較與家人談心的時間,比例如何?是否應調整一下?
2.計算一下本周內與家人的爭執,有多少次是為了錢的問題?是否應有改變?
2025年10月15日
7.誰有資格談愛
所有愛的關係都附帶著責任,有愛就有責任。有些人想愛卻不「能」負責任,結果愛不下去。
有一個年青的女孩,愛上一個有婦之夫,兩人相愛,發生了關係,產下一個可愛的男嬰。可是她不能撫養自己的骨肉,要把他送給人。她負不起這個責任,因為她尚未獨立,不想父母知道她越軌的行為。
有些人想愛卻不「想」負責任,結果也是愛不下去。
一對年青男女墮入愛河,如膠似漆,雖然父母諸多反對,親友諸多壓力,他們不顧一切,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。可是婚後不到兩年,他們便要分手。原來男的開始覺得家庭是一個枷鎖,妻子安全感不夠,佔有慾太強,自己事業尚未開展,兒女又接踵而來。漸漸心中有種「被拖累」的感覺。起初藉故發脾氣,後來索性以沉默抵抗。最終忍受不了,揮袖而去。
另一個男人,也有類似的經歷與感受。他是一個工程師,家中有三個嬌滴滴的女兒。每天下班,腳一踏進家門,愛的溫馨便湧襲上來,這個要他親親,那個要他抱抱,另一個要他陪著玩,忙個不了。飯後還要負責洗碗,替孩子洗澡。有時很想看看書,總閑不下心來。週末更不用說了,維修房子、剪草、陪家人娛樂,頭髮就在這種的生活中變白了。
有時候他也有一種欲脫羈纏、展翅飛騰的意欲。但他畢竟真心愛他的妻兒,愛帶來一種自發負責任感。發展事業固然重要,但事業可以改變,也可以重建。家庭倫常卻是一生之久,破壞或失去,永遠不能填補。愛要求付出而不後悔。
有愛就有責任,肯負責任的人才有資格談愛。
咀嚼生命糧:何十一1-9
穿上走路鞋:
*列出兩樣你尚未履行的「愛的責任」(例如對配偶的、對兒女的、對父母的等等)。今周內實行出來。
2025年10月13日
6.「忍」太被動?
忍耐是被動的愛,是願意把對方放在主位,願意做一個去回應(而不是去控制)的人,願意讓對方決定甚麼是他最需要,而且在甚麼時候,用甚麼方法去滿足他的需要。
這樣做是很困難的,因為我們誤以為凡愛都是主動的,主動去發現和決定對方的需要,然後判決最有效的藥方,以為這樣我們便是「成功」的「醫生」了,我們忘記了有病的人若不肯主動承認自己有病,用行動來找醫生,醫生也無法施其技。
再說,儘管我們的「發現」、「決定」和「判斷」都是對的,充其量只是表明我很有眼光、很明智,甚至很有幫助人的技巧。幫助人可以帶來很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,出發點仍然可能很「自我中心」。
有一個姊妹患了癌症,進出醫院許多次。有一次她剛從醫院回來不久,體力逐漸恢復,很想親自下廚弄些東西給丈夫和孩子吃。當她正在煮湯的時候,忽然來了一個電話,一位好心的朋友說要為他們預備晚餐,遲些送過來。姊妹一邊攪湯,一邊回答說:「謝謝妳的好意,我正在準備今晚吃的東西,候補(raincheck)怎麼樣?」誰知對方很堅決,語調急速地說:「人家己經計畫好要煮甚麼,你怎麼這樣無情呢?」聽得出她的心情好像鍋裡正在沸騰的湯,「人家好心想幫妳,妳怎麼樣也要給她一個機會啊!」
我們很容易犯同樣的毛病,就是去關心別人的時候,更關心的是自己的自尊心,自己的面子,但真正的愛以對方為主位,不但看到對方的需要,也尊重他的意願,這需要忍耐裡面的謙卑柔和;不但知道困難的事實,也瞭解對方的感受,這需要忍耐裡面的體諒;不但有伸出手的行動,也有等候對方伸出手來之前的行動。
甚麼是忍耐?忍耐是一種用謙卑、柔和、體諒和等候編織起來被動的愛,是讓對方擔任主角的愛。
咀嚼生命糧:林前十三4;歌二7,三5
穿上走路鞋:
1.你心中有沒有因為別人「不領情」而受傷害?也許是純化自己愛心的時候,向神作一個祈禱。
2.為你最接近一位家人送上一份特別禮物:在一張卡片上簽名,請他(她)填上一件盼望你為他做的事,然後勉力去實現你的諾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