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26日
使徒行傳13章13-23節
保羅和他的同人從帕弗開船,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,約翰就離開他們,回耶路撒冷去。他們離了別加往前行,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,在安息日進會堂坐下。讀完了律法和先知的書,管會堂的叫人過去,對他們說:「二位兄台,若有甚麼勸勉眾人的話,請說。」保羅就站起來,舉手,說:「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神的人,請聽。這以色列民的神揀選了我們的祖宗,當民寄居埃及的時候抬舉他們,用大能的手領他們出來;又在曠野容忍(或譯:撫養)他們,約有四十年。既滅了迦南地七族的人,就把那地分給他們為業;此後給他們設立士師,約有四百五十年,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時候。後來他們求一個王,神就將便雅憫支派中基士的兒子掃羅,給他們作王四十年。既廢了掃羅,就選立大衛作他們的王,又為他作見證說:『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,他是合我心意的人,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。』從這人的後裔中,神已經照著所應許的,為以色列人立了一位救主,就是耶穌。
思想:
如果事奉團隊出現變動,甚至是令人灰心失望的狀況,應該怎樣處理呢?在一個抗拒、頑梗的社群裏,如何堅持傳講福音呢?
保羅和他的同伴從帕弗開船,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,這是保羅的第二個宣教地點。這裡記錄了保羅的首篇講道,聽道的人中有猶太人,也有敬畏神的外邦信徒。這篇講章,內容和彼得的五旬節講道,以及司提反在公會前的講話,有些類似,但從總體來看,帶有保羅的特色。這篇講道大致可分為兩部分:先綜合記述早期希伯來的歷史(17~22節)、救恩的背景、施洗約翰的見證(22~38節)。然後見證死後復活的主耶穌,就是猶太人盼望的彌賽亞,接著,提出因信稱義的道理(39節),保羅在結論中,要大家留意聖經所預告的審判(40~41節)。我們將會分幾段來仔細分享。
保羅他們仍舊是在安息日到猶太人會堂去,並且在猶太人的會堂中得到負責的人的邀請,請他們講話。保羅在會堂所講的第一段故事;先從上帝揀選以色列人的祖先開始說起,然後回顧出埃及的經驗,以及進入迦南地的故事。對任何一個以色列人來說,一定十分清楚這些歷史故事,因為他們從小就要熟讀摩西五經,甚至要會熟背、默寫。因此,保羅講述這些歷史,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熟悉親切。
保羅說上帝「容忍」以色列人民有四十年之久。容忍,這個字也可當作「照顧」解釋。不論是當作「容忍」或是「照顧」,其實都很合適。說「容忍」,是因為以色列人民在曠野一再埋怨摩西,帶領他們出埃及來到曠野,因為在曠野既缺水、也缺食物,又有原住民隨時會以武力侵犯,對他們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脅,但上帝都忍耐他們多番怨言。甚至,百姓曾經背叛上帝,拜金牛犢,惹上帝憤怒。但上帝因為摩西的懇求,赦免了他們,減輕了他們應得的懲罰。說「照顧」,是因為在他們經過困難的環境,上帝還是隨時帶領他們,走過曠野艱辛的路途。上帝用雲柱、火柱、嗎哪、鵪鶉、磐石中出泉水等神蹟,帶領他們、養活他們,使他們可以進入迦南應許之地。
本段開始就說:「保羅和他的同人」,這句話表示保羅是這三人佈道隊之中已經成為領袖。以往是以巴拿巴為首,而現在開始是以保羅為首。這三人佈道隊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,就變為二人佈道隊,因為巴拿巴的表弟約翰,即馬可,中途離開他們。這裡沒有說明原因,但應該不是個好理由,因為日後保羅不想再帶住馬可同去,亦因為馬可離隊這件事,成為保羅日後和巴拿巴分道揚鑣的導火線。
馬可中途離隊,這對保羅來講是打擊。特別是在推展工作的初期,同工離開是多麼令人沮喪的事,不但自己有很深的自責,仇敵也會來攻擊控告。從這裡,我們可以學習這是生命成長的過程。對保羅而言,他要學習與人同工的功課,需要被磨練;對馬可來講,年輕人的血氣需要被對付。但我們要深信,神的手仍在引導,當面對各樣挫折時,求神給我們平靜的心,把一切交託在祂的手中。另一方面,雖然團隊出了些狀況,仍要繼續忠心事奉。仇敵的詭計就是要我們放棄,因此千萬不要中了魔鬼的計。保羅是個很好的榜樣,雖然面對事奉的挫折,他仍然持續傳福音,使用任何機會來傳講。忠心,是事奉神最重要的考驗,因為這乃是神的國度,不在乎我們感受如何。重要的是,神的國度是否仍然能繼續拓展,求神把這樣的信心放在我們裡面。
同心禱告
主啊,為在生活、事奉中遇見挫折的人禱告,求你安慰鼓勵他們,讓他們明白這是生命成長的過程,不灰心、不喪膽,倚靠你持續前進,至終要看見生命有所突破。禱告奉耶穌的名,阿們!
2025年4月24日
使徒行傳13章4-12節
他們既被聖靈差遣,就下到西流基,從那裡坐船往塞浦路斯去。到了撒拉米,就在猶太人各會堂裡傳講神的道,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。經過全島,直到帕弗,在那裡遇見一個有法術、假充先知的猶太人,名叫巴•耶穌。這人常和方伯士求•保羅同在。士求•保羅是個通達人,他請了巴拿巴和掃羅來,要聽神的道。只是那行法術的以呂馬(這名翻出來就是行法術的意思)敵擋使徒,要叫方伯不信真道。掃羅又名保羅,被聖靈充滿,定睛看他,說:「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,魔鬼的兒子,眾善的仇敵,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?現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,你要瞎眼,暫且不見日光。」他的眼睛立刻昏蒙黑暗,四下裡求人拉著手領他。方伯看見所做的事,很希奇主的道,就信了。
思想:
掃羅又名保羅,改了名字?他這刻施行神蹟,帶來甚麼影響呢?
巴拿巴和保羅的宣教工作,首先從在會堂講道開始。這個做法不但合乎「先傳給猶太人」的原則,也是很實用的方法,可以先建立福音的接觸點。這次宣教旅程不是巴拿巴和保羅的計畫,是教會按照聖靈的指示差遣他們,當時巴拿巴作為核心人物,他們第一站是塞浦路斯島,在這裡,福音與巫術展開大戰。基督的福音具有大能,推翻撒但的阻礙,繼續向前推進。這位同行的約翰也叫馬可,就是《馬可福音》的作者,是巴拿巴的表弟,耶路撒冷信徒經常聚集的地方就是他母親馬利亞的家,又叫馬可樓。
巴拿巴和掃羅經過全島,直到帕弗,遭遇一件特別的事。那裏有一個假先知名叫巴耶穌,有以呂馬(行法術)的意思,他得到方伯(省長)士求保羅的賞識和信任,時常走在一起。士求保羅是一個通達人,原文是「聰明、有智慧的人」,對上帝抱持開放的態度,於是邀請巴拿巴和保羅來到他那裏,要聽他們所傳講的道。當巴耶穌運用法術,設法使省長離開基督的信仰時,保羅就斥責他,使他的眼睛立刻瞎了。這是保羅施行的第一個神蹟記載,顯示他有使徒彼得一樣的審判權柄。省長士求保羅看見所發生的事就驚奇,並且信了主的教導。省長看見神蹟就轉信基督,是否就這麼簡單容易呢?其實信仰不僅如此,必須繼續追求、更深認識基督福音,神蹟的意義並非在於神蹟本身,而是作為標記,將人指引向基督。若信仰不是建立在神的真理上,只建立於神蹟或恩賜上,遭遇患難或逼迫便會很容易垮掉。
這裡提醒我們:聖靈的工作是不能阻擋的,傳福音的工作就是聖靈的工作,而聖靈的工作,也就是上帝拯救的工作。誰阻擋這樣的工作,就是在阻擾上帝拯救的愛,這樣的人只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災難,不會有好的結果。故事敘述過程中,有兩件重要的事出現:第一、保羅開始領導的地位,從第7節「巴拿巴和掃羅」,變成「保羅和他的同人」。第二、路加在這裡首次提到掃羅的拉丁名字「保羅」,以後一直沿用,他的猶太名字掃羅未再出現,可能保羅宣教旅程所及的外邦人世界,比較熟悉他的外邦名字。
福音是要分享給有需要的人,因此,差派人到各地宣教是教會的使命。試想,像安提阿這樣的初期教會,在各樣條件都缺乏下,勇敢地踏出宣教的第一步,差派巴拿巴和保羅出去,儘管他們兩人在安提阿已經有美好的見證和事奉,但當聖靈說:「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…」,教會並沒有留住兩位重要的領袖,而是甘心樂意差派他們出去。巴拿巴和掃羅也順服,奉差遣出去傳福音,面對考驗、抵擋攻擊,表明信仰,因此,許多地方因為他們的見證結出美好的成果。
同心禱告
主,感謝你樂意讓我們與你同工,求你讓我們成為順從你的器皿,在聖靈引導下,讓你的旨意透過我們顯明出來。奉耶穌得勝的名祈求,阿們!
2025年4月22日
使徒行傳13章1-3節
在安提阿的教會中,有幾位先知和教師,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、古利奈人路求,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,並掃羅。他們事奉主、禁食的時候,聖靈說:「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,去做我召他們所做的工。」於是禁食禱告,按手在他們頭上,就打發他們去了。
思想:
我對聖靈的認識是出自於他人的見證、教導,或是自己查考聖經以及親身經歷過後的呢?我是否倚靠並順服聖靈的生活?
舊約聖經所說的先知,是指那些受上帝特別啟示、揀選,為要傳達上帝的話語的人。在新約中,保羅將先知定位在「使徒」之後。這些在安提阿教會的「先知」,應該是指滿有聖靈恩賜的人,雖然也是傳達上帝的話語,可是不再像舊約的先知那樣具有特別崇高的地位。教師是指那些在信仰上可以指導別人的人,就像保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教會,整整有一年的時間跟會友相聚,「教導許多人」認識耶穌基督。無論是教師或是先知,他們在早期的基督教會中都成為一股忠堅力量。
安提阿教會的先知和教師名單象徵福音的普世性:巴拿巴是從居比路來的猶太人;路求是北非洲的古利奈人;西面也是猶太人,他又名尼結,而尼結是羅馬人的名字,就表示出他一定是在羅馬人當中的;馬念是與貴族有來往的人;而掃羅自己是從基利家的大數來的猶太人,更是一個受過訓練的拉比。在這一小群人中,可以見到基督教聯成一體的力量。因為他們認識了基督的福音,這些來自各方各地、各種背景的人,也都得著了連結一起的生命力量。
當時全教會聚集事奉神,並禁食與祈禱。教會禁食禱告時,聖靈就向他們說話,理論上我們都相信聖靈的引導,但實際上卻很少這樣來經歷,到底聖靈會怎樣向我們說話?聖靈常在我們禱告時,向我們說話。所謂在禱告中,不一定剛好在禱告的時間,可能你在心裡一直禱告,一直在求問仰望。這裡所說的禱告是一個內在與神親近的心,而不只是外在禱告的行動。神樂意向我們說話,可是我們要願意親近祂,便會發現尋求祂的心意,並不是那麼困難。
當這些教會領袖禁食禱告後,聖靈吩咐他們,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外地宣教,教會就按手在他們頭上,打發他們出去了。一旦我們明白神的心意,就必須勇往直前。其實當時安提阿教會可以精打細算,先派次等的同工出去,等他們訓練好了,再把最好的派出去。但他們卻立刻降服,而且是不打折扣地降服。求神幫助我們,當我們聽到神的聲音,也要順從神。於是他們就「按手在巴拿巴和保羅頭上,就打發他們去了。」在使徒行傳八章17節也記載類似的「按手禮」,那是耶路撒冷的使徒聽見撒馬利亞人接受了耶穌基督的福音,就差派彼得和約翰去查看,當他們了解那些撒馬利亞人熱心信主,於是替他們禱告,並且為他們按手,他們就領受聖靈。
這種「按手禮」成為今天的教會設立牧師傳道、差派宣教士的一種傳統,意思是「委託、差派」出去傳福音,被按立的人有聖靈同在。使徒行傳第六章6節看到最早七位被推選出來協助使徒料理信徒事務的司提反等人,他們被選出來後,使徒們為他們舉行祈禱、按手禮。因此,這種按手禮有表示授予能力,就像耶穌差派門徒出去傳福音時,給他們「權柄」一樣。今天,你有沒有順從神的旨意呢?
同心禱告
主,感謝你樂意向我們說話,求你賜給我們柔軟的心來聆聽聖靈的聲音,除去任何的攔阻,將你的旨意顯明。奉耶穌得勝的名祈求,阿們!